网友小胡说,我家现在住的房子是26年前父母结婚前父亲买的婚房,房产证上只有父亲一个人的名字,但是前段时间自己的父亲病逝了,现在房子是由母亲带着妹妹一起居住一直没有办理过户,这样行不行,后期会不会有什么风险。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有些老房子房产证上的名字基本都是老一辈的,但是人有旦夕祸福,谁都说不准什么会出意外,有时候房主不在了,许多家庭抱着“反正房子是自己家人住,又没人来争,办不办证无所谓”的想法,就不去办理房产过户。
其实这种做法看似在省事,实则是在给自己埋下风险与隐患,未来可能会追悔莫及。
一、不办理过户的原因
①嫌麻烦
办理继承过户时难免要跑几个政府部门,尤其是有些部分的办事效率和态度又不理想,还要提供各种证明文件,许多人就会觉得手续太繁琐,太耗费时间和精力,就不想去办理了。
②想省钱
办理继承过户虽然会免征增值税、有些还会免个人所得税,但会涉及到其他的费用比如公证费、不动产登记费等小额支出,有些人出于节省考虑就一直拖延不去办理。
③新产权人有争议
如果原房主没有遗嘱,如何确定新产权人就成了问题,如果是家庭和睦、关系简单的家庭都是默认由某个子女或者配偶继承房产,如果关系比较复杂的就会有继承矛盾,无法确定新产权人导致办不了过户。
④法律意识薄弱
家人的法律意识太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产权不明晰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二、会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①房屋的所有权不明确
按照法律法规,不动产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都必须要登记后才能生效,如果不过户登记,那就没有效力,所有权也就没有发生转移,所以此时房屋的所有权归属是不明确的。
即使是因继承取得房屋产权的,如果一直不办理登记,那么继承人也无法拥有完全且有效的产权;说白了就是房子于继承人而言“有名无实”,继承人拥有的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但缺乏登记这一关键环节,其权利是受限且不稳固的。
②继承权纠纷
如果房产没有遗嘱,没有及时过户,万一存在多个继承人且各自份额都没有被公证明确的话,长期不过户可能会引发家庭内部矛盾,还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也会存在潜在的矛盾爆发点,即使当前家庭和睦,但时间流逝、家庭结构变化(如子女结婚、再婚、新增孙辈)、经济状况改变或主要居住人离世等因素,都可能打破原有的“默契”,其他法定继承人(如其他子女、配偶的父母)可能突然主张自己的继承份额。
另外,如果去世的业主有再婚配偶,根据法律规定,该配偶享有法定继承权,如果没有及时办理过户,现任配偶、前任配偶以及各自子女都有继承权,极易引发矛盾。
③没有处置权
从实际生活的角度来看,房子不过户对家人的居住生活影响不大,但是不过户却限制了家人对这套房子的处置权,包括出售、赠与、抵押、出租等。
④相关权益得不到保障(拆迁)
如果这套房子要拆迁了或者政府征收的时候,补偿协议是需要与房屋的产权人签订的,相对应的补偿款或者安置房的发放登记也是给产权人的。
但是原房主已经不在了,家人又没有办理过户,房屋产权不明确,家人又无法证明自己是合法的唯一权利人,这就可能导致无法顺利领取补偿款或获得安置房登记。
⑤面临外部债权人主张权利的风险
如果去世的原业主在生前存在没有还清的个人合法债务或者担保债务,那么债权人就有权在其遗嘱实际价值范围内主张债权;而房屋作为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债权人追偿的主要目标。
债权人是可以起诉继承人,并申请法院查封、拍卖该房产以用来偿还债务;如果家里人一直没有办理过户,那这套房子就仍然在原业主名下,法院执行起来指向明确,家人可能要面临被迫搬离的风险。
⑥政策变动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对继承过户的要求可能会更加严格,或者对所需材料的审核会更加严格,而且时间过得越久,相关的材料证明文件还会有丢失或者难以获取的风险,这些都会给未来办理过户带来极大的麻烦。
三、正确的做法
不及时过户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和麻烦,所以强烈建议一旦原房主过世,家人一定要尽快完成房产过户手续。
过户流程如下:
①确认继承权:
有遗嘱的按照遗嘱执行,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确定。
②准备相关材料:
包括原房主的死忙证明、房产证、继承人身份证、亲属关系等。
③到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确认继承人身份及继承的份额。
④缴纳相关费用并办理过户
根据要求缴纳相关费用比如公证费、契税、登记费等,并到房产交易中心办理过户。
写在最后:
房屋的产权证不归你,那这套房子不管你住多久,它都不属于你;现在住的好好的,不代表以后也相安无事,所以为了家人的合法权益,原房主去世后,家人一定要及时办理房屋过户。
怎么才能让配资公司破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