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消息,直指柬埔寨奥多棉吉和柏威夏边境地区遭到泰国炮击!洪森措辞严厉,表示柬军是在对方“开第一枪”后“别无选择”才进行的自卫反击,同时呼吁民众冷静、商户别抬价。
柬国防部发言人紧随其后,声明称这是对泰军“无端侵犯”的回应。而泰国陆军也不甘示弱,反指是柬方“率先开枪”,还报称己方一名士兵受伤。这熟悉的“罗生门”配方,瞬间让两国边境再次成为火药桶。
明眼人都知道,柬泰边境,特别是牵扯柏威夏古寺周边的划界问题,历来就是个一点就着的“老火药桶”。两边隔三差五就有摩擦,谁开了第一枪往往各执一词,成了死循环。
简单来说,根源还是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叠加现实的政治考量在发酵。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扯皮,受伤的永远是边境线上的普通民众和地区稳定,你看洪森忙着安抚民众不要囤货防抬价,就是对民生层面潜在冲击的担忧,现实得很。
值得注意的事,每逢此类事件,民族主义情绪很容易被点燃。无论金边还是曼谷,适时展示强硬有时成了某些力量凝聚支持、转移内部视线的“速效药”。但历史经验无数次证明,这种在刀尖上的试探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擦枪走火,酿成谁也无法预料、也都不想看到的更大局面。区域和平经不起反复折腾,每一次“炮击”的新闻,都该给相关方敲响警钟。
说到底,边界线上的炮声,最终炸响的不仅是土地,更是民心与未来安稳的基石。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发布于:江西省怎么才能让配资公司破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